蘇魯閩先生, 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 在《南華早報》發表時事評論
PDF版:
2022年3月24日
万一俄中真的叫板美国呢?!
苏鲁闽
乌克兰战火绵延至今,政治学者Francis Fukuyama 已经重申了他的 "历史终结 "主张,并向为之牺牲的乌克兰人致以敬意。
在Fukuyama 看来,乌克兰局势的发展充分证明“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正东山再起 ,而俄罗斯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就像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那样。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月24日向乌克兰发起了"特别军事行动",声称北约无休止的东扩已威胁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除了予以还击他别无选择。
在此之后,华盛顿策划了针对俄罗斯的迅速而严厉的国际制裁,包括停止来自俄罗斯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并将部分俄罗斯金融机构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同时为乌克兰提供一切抵抗手段。德国承诺将增加1,000亿欧元(1,13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这在二战之后是史无前例的。
俄罗斯卢布在严苛制裁下遭受重挫;甚至连麦当劳都关闭了其在俄罗斯境内的业务。俄罗斯人的海外资产被扣押。
美国总统拜登誓言将普京变成“国际贱民”,并与通过相关议案的国会一起谴责普京为“战犯”。
而俄军迄今为止在乌克兰取得的进展远远低于普遍预期。但是,美国和北约却一直明确表示,他们不会派兵进入乌克兰与俄罗斯人作战,甚至不考虑在该国设立“禁飞区”。
整个华盛顿都感觉良好。它自信满满地认为普京拙劣的战争行动利好美国:俄罗斯在战场上的表现颇为不堪,将在经济和政治上日益陷入困境;昔日摇摆不定的欧洲正回归其在美国羽翼之下的位置;而中国则因俄罗斯所遭受的制裁之严厉心生畏惧。当然,欧洲狼烟中资本之逃往美国是一笔意料之中的横财。
只有少数美国评论员——如 John Mearsheimer及(在较小的程度上)Niall Ferguson ——表达了他们对华盛顿固执态度之负面影响的担忧。Mearsheimer 批评北约东扩政策,认为美国在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为其主要对手的中国之时,弄巧成拙地疏远了俄罗斯。这导致他所在大学(他在芝加哥大学任职终身教授)的一些学生发难,要求他披露接受俄罗斯资助的款项来源,并呼吁学校师生们发声,拒绝容忍“反乌克兰意识形态”。Ferguson则忧虑,许多评论者 – 包括拜登当局 – 对乌克兰可以持续战斗下去的前景过于乐观、不切实际。
华盛顿已经自信到近于信心爆棚 ——这一点从它在同时间里对中国的侵略性取态上显而易见:前军事与安全官员挑衅性访问台湾;印太事务协调员Kurt Campbell 发声,表示美国能够同时应对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军事对抗。
美国国安顾问Jake Sullivan于上周一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罗马会晤前严厉警告说,如果中国帮助俄罗斯逃避美国主导的制裁,"绝对会有后果"。
在接下来宣布的于上周五举行的中美线上峰会前夕,美国国务卿Anthony Blinken 直言美国总统“将表明中国将为它所采取的任何支持俄国侵略的行动背负责任,我们将毫不犹豫使其付出代价”。
峰会上,拜登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言及中国如果在俄国攻击乌克兰城市与平民时给它提供“实质性支持”将面对的“影响与后果” – 白宫在会后的新闻通报中如是说。
凡此种种显示,我们在目睹一场涉险冒进,其类似的先例是 George W. Bush 总统在2001年的“911事件”后所声言的对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十字军东征”。
在本栏目里我曾讨论过美国外交的天真;我现在担心的是,乌克兰目前的事态发展正使这一天真展露无遗。
中国已经确信,华盛顿决心遏止其上升至超级大国地位。俄罗斯则在反击北约,尽管过去三十年间它在国际舞台上已经逐渐沦为一个弱者。中俄两国都在为自己力争生存利益,而华盛顿则依靠其仍无可匹敌的军力与财力向他们呼喊 "正义对抗邪恶 "的口号。
因此,在其国内的种种问题 - 如社会收入不平等、种族关系紧张和政治两极化等 - 不断恶化之际,美国却一直试图通过在国际上翻云覆雨来推迟其问题的内爆,特别是通过压制中国、蚕食俄罗斯并牢牢抓住法国和德国渴望为其获得"战略自主权 "的欧洲。
如今,普京出手挑战美国,而中国则笃信它已被美国锁定在其准星之下,因而拒绝背弃莫斯科;当此之际,华盛顿同时对抗两大强敌的决定前景着实堪忧。
万一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出于被逼无奈或无所忌惮,无惧美国的虚张声势而继续对东欧的北约成员国采取行动,或者在中东或朝鲜半岛另起火头、甚至诉诸核战争呢?
如果中国继续坚定而老到地不屈从于美国、不放弃与俄罗斯的“无限制”战略伙伴关系,从而也叫板美国,又当如何?
道德叙事充斥着华盛顿,索罗斯(George Soros)早在 2019年9月的一篇激情演说已经昭示了这一点 - 他说“我对击败习近平之中国的兴趣超越了美国国家利益。”这听起来振聋发聩:其意识形态与世界大同之意蕴彰彰明甚。只是,当大注骰子已经投下 – 一如现下的乌克兰战局已经开打 - 这个世界将要面临的,或许不是《圣经》所启示的耶稣再临,而是尼采意义上历史的“永恒之重复”又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