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魯閩先生, 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 在《南華早報》發表時事評論
PDF版:
2025年9月13日
查理·柯克之死与特朗普的地缘政治转向
Terry SU
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许多人,至今仍对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一事震惊不已。这位以辩论风格咄咄逼人并与特朗普总统及其家族关系密切而著称的年轻保守派网红,上周三在犹他谷大学校园的一场公共论坛上遭枪击身亡。当天的讨论涉及多个议题,其中之一正是枪支管制——而柯克一直以捍卫宪法第二修正案为名,强烈反对枪支管控。
嫌疑人泰勒·罗宾逊(Tyler Robinson)在案发数日后被捕,动机疑似出于政治原因。特朗普闻之震怒、痛悼,下令降半旗致哀,并誓言追授柯克“总统自由勋章”。
这起枪击案迅速引发评论热潮。有人援引林肯总统1858年美国内战前的告诫:“分裂的大厦无法立足。”我认为,美国这一国内事件与特朗普的美国对外战略之间息息相关。柯克之死可能会促使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进一步走向排斥多元文化和反移民的之路——在他们看来,唯有如此,美利坚“大厦”才能屹立不倒。
特朗普对逆转美国长期以来的对华“接触”政策曾有扭转乾坤之功,硬是将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塑造成美国的头号对手。然而,硬实力的现实约束正迫使特朗普第二任政府不得不收敛其外交政策雄心,尽管其遏制中国的初衷一直无改。
特朗普声称要通过谈判结束俄乌战争,却至今未果。无论特朗普采取多么温和、甚至奉承的姿态——如上月在阿拉斯加与普京的会晤中表现的那样——普京始终拒绝让步。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战正处于新一轮90天的关税暂停期。北京方面进一步要求华盛顿取消所有与芬太尼相关的税项。目前,中方与美国财长Scott Bessent在马德里展开新一轮磋商;但中方已明确表态:可以继续谈,但不会作出任何不平等的让步。
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阅兵更加强了中国的立场。此次阅兵所展示的装备系统具备在台湾、南海及其他地区进行区域拒止的对抗能力,这显示美国越来越难以军事力量对华施压、迫其就范。
如今,随着柯克遇害,特朗普及其追随者愈发将反多元文化和发移民视为一场萧墙之内的生死之战。特朗普好斗的性格决定了他必须取胜,而他将依靠铁腕而非共识带领其支持者走向胜利。去年他本人险遭刺杀的经历很可能强化了他的斗争意志。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战略上的再定位。事实上,早在柯克遇害前,这一趋势已露端倪。今年2月,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演讲中就抨击欧洲各国政府的政策。他直言,最令他担忧的威胁并非中、俄,而是“来自内部的威胁”——即非白人移民与左翼多元文化主义;特朗普政府与之不共戴天的这些理念,却在欧洲依旧盛行。
万斯向欧洲乃至全世界传递的信息十分明确:事有轻重缓急。如今,轮到美国做出抉择了。
在这一背景下,有报道称美国国防部(现已恢复其1947年前的原名“战争部”)拟提议降低美国对华战略的优先级,而将保卫美国本土及西半球安全作为其防务议程的首要任务——这或许并非巧合。
几乎同时,美军对一艘委内瑞拉船只发动袭击,造成11人死亡。特朗普政府指控该船运毒。但委内瑞拉官员称死者并非黑帮成员,而后续报道也显示,该船遭袭时正在返航该国港口。
自上个月下旬以来,美国便向加勒比南部海域部署军舰,据称是要加强打击贩毒集团。就在这个星期一,又有三个人在美国所声称的第二波贩毒船只打击行动中丧生。
以“文明冲突论”而闻名世的已故政治学者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在其2004年发表的《我们是谁?美国国家身份所面临的挑战》(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一书中曾呼吁美国应以盎撒传统为精神核心,并将向美移民潮斥为对其国家的“入侵”。某种意义上,柯克是在向大众推广这一理念时以身殉道。如今特朗普可能会真正将其身体力行,即便代价是要放缓对华遏制战略。
当然,柯克没有亨廷顿那种哲学素养,特朗普也称不上政治思想家。但是,既然华盛顿与北京如今都不得不优先处理各自手头的内部棘手问题,中美关系迂回转向一种更可控的状态或许并非不可期待。
本文作者Terry Su是Lulu Derivation的总裁。在成立Lulu之前,他有20余年的投资银行和企业高管的经验。他还曾是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的顾问委员会的外部成员。他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系、国际政治学系的学士学位,并于牛津大学获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