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魯閩先生, 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 在《南華早報》發表時事評論
PDF版:
2025年5月22日
Trump宣布与华关系“全面重启”
标志美国进入“悲伤模型“下一阶段
Terry SU
就在10天前,中美经过在日内瓦两天的激烈谈判后同意将美国对华的“对等关税”推迟90天,期间双方各自将大部分额外关税降至10%。美国总统Trump表现再次令人咂舌:将他的这一退缩宣布为美国“历史性的贸易胜利”。
Trump及其支持者声称大获全胜,理由是:4月2号之前美国以芬太尼问题的名义对中国课征的20%关税还在;中国同意“暂停或取消”自4月2日起对美国实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应该是包括影响美国军事和芯片产业的稀土出口限制);以及,用特朗普自己的话来说,中国决定“向美国企业开放市场”。
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是特朗普高调宣扬的关税措施的严重挫败。《华尔街日报》将其称为“重大退让”,指出“中美协议更像是特朗普投降而非胜利”。英国的《卫报》将5月12日——美中日内瓦会晤联合声明发布之日——称为美国的“投降日”。
然而,能成功做到如此大规模的让步,同时并未对美国作为世界现任超强的信誉和威望造成致命打击——Trump此举值得肯定。而中国也心照不宣地予以配合。毕竟,中国也希望自己的崛起继续和平进行,并相信时间是在自己一边。
当然,前景依然未许乐观。90天停战只是暂时的推迟,鉴于特朗普一贯的翻云覆雨,没有人有把握预测在此期间会发生什么、最终结果如何。然而,全世界目前还是松了一口气。订单急剧增加,运费大幅上涨;资本市场或许是最清晰的指标:包括道琼斯、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在内的主要股指已收复今年以来的失地。
前美国财长Larry Summers就此事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他认为“是Trump总统先眨眼了”,而“中国并没有在政策上做出任何实质性或重大调整”;但他接着又说,“有时眨眼也是好事”——只要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从中受益,这种尴尬是值得的。
但这一切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意涵。很大程度上由于特朗普的独特个人风格,现任超级大国与其新崛起的对手之间的争霸已进入了一个清晰的新阶段:美国不得不与中国以平等地位谈判。
在4月2日特朗普祭出关税战(亦即他自诩的美国“解放日”)之后,世界各国纷纷表态屈从,缓颊者有之,谄媚者有之。唯独中国态度坚决,迅速宣布反制措施。随后关税战升级:中国将对美国新增关税的税率提高至125%,而美国则升至145%。
接下来,特朗普步履艰难。眼看股、债市要崩溃,他不得不仓促宣布对多数国家暂停“对等关税”90天——中国除外。
快进到现在。美中日内瓦谈判后休战一经宣布,此前的混乱瞬间转为欢腾,有人甚至感慨于此而再提“中美国”(Chimerica)或“G2”。但显然,现在的局面还远远不是美中“两国集团(G2)”,至少目前还不是。但这的确将我们带回了我于2021年12月在本专栏中提到的Kübler-Ross悲伤模型。
瑞士精神病学家Kübler-Ross在其1969年撰写的《论死亡》一书中提出了悲伤五阶段模型: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2021年时,我还不认同美国在应对霸权丧失的过程中正在进入上述第三阶段的提法。我当时说:“我并不确定美国人真的想着要讨价还价”,论据是拜登政府当时出台的一系列对华强硬政策,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继承自特朗普上一任期的。
然而,从近日日内瓦谈判来看,华盛顿不得不接受与北京平等谈判的现实,这一点现在已彰彰明甚。这是一场真正的讨价还价,因为双方有着旗鼓相当的伤害对方的能力;结果是美国做出了明确让步,而中国这边也为自身计不为已甚。
在日内瓦妥协后,特朗普立即表示他将与中方通话,“可能在本周末”。他还表示愿意访问中国讨论外交和经济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他宣布将“全面重置”对华关系。
在整个过程中,北京多是三缄其口,拒绝回应特朗普个人化的热切宣言以及信口开河(例如特朗普也声称“没有日内瓦协议,中国就崩了”)。显然,在如何应对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方面,中国人已经越来越娴熟了。
仅举一例,特朗普称作为日内瓦协议的一部分,北京已同意“全面开放中国”。世界将像往常一样会对他的这些言论打个折扣,而对中国而言,以其当前已达至的工业和技术实力,向特朗普所说的这一方向推进将视其利益所在伺机而动。
本文作者Terry Su是Lulu Derivation的总裁。在成立Lulu之前,他有20余年的投资银行和企业高管的经验。他还曾是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的顾问委员会的外部成员。他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系、国际政治学系的学士学位,并于牛津大学获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